⚠️ 本條信息較多,建議收藏後慢慢吸收
Raoul Pal 是加密貨幣圈內以宏觀視角分析市場的知名 KOL。進入幣圈前,他已在金融界享有盛譽。他曾在高盛管理對沖基金業務,後來創立並管理自己的全球宏觀對沖基金。這段經歷為他奠定了深厚的宏觀經濟分析基礎,使他能從全球流動性、商業週期和地緣政治等更宏觀的視角解讀市場。
與許多從技術分析或純粹投機角度看待加密貨幣的KOL不同,Raoul Pal 將數位資產置於宏觀框架中。他的核心理論「萬物程式碼」為投資者理解加密市場提供了清晰藍圖。
萬物程式碼 (The Everything Code) 理論認為,全球流動性是驅動所有資產價格的根本力量。在央行持續印鈔、貨幣貶值的背景下,稀缺且具有網路效應的資產(如比特幣和以太坊)必將長期受益。他認為,加密貨幣不僅僅是投機工具,更是應對全球法定貨幣體系風險的必要對沖。
上週五美股和幣市雙雙下跌,市場泡沫化的論調再次浮出。對此,他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們開始。
-----------
Raoul Pal 認為現在並非科技股泡沫。他用下面的這張圖表說明,代表科技股的納斯達克100(NDX)指數,其目前的價格雖然很高,但仍然在其過去40年長期增長趨勢的「正常波動範圍」內(小於一個標準差)。
這和1999年的網路泡沫完全不同,當時的股價是極端地、瘋狂地偏離了長期趨勢線好幾倍(白色區域,價格偏離多個標準差),那才是真正不可持續的泡沫。
泡沫論的人認為,目前那斯達克股票的本益比(P/E)太高了。但 Pal 認為,這不是因為股票本身太貴,而是因為我們用來計價的「錢」(法定貨幣,如美元)本身在貶值。
他估算,貨幣每年因通膨和印鈔等因素貶值約 11%,但實體經濟(GDP)每年只成長2%。錢貶值的速度遠超經濟成長的速度。這就是所謂的「分母效應」:當你用一個越來越不值錢的東西(法幣)去衡量有價值的資產(公司獲利)時,得出來的數字(本益比)自然會越來越高。
還有,比特幣(BTC)的價格也和科技股一樣,仍在長期趨勢的正常範圍內(看下圖。回顧歷史,在過去幾輪牛市的最高峰時,比特幣的價格通常會衝到 2個標準差甚至更高的位置。目前仍然在1個標準差以內)
而我們之所以感覺現在市場漲勢有點乏力,是因為整體經濟循環(用 ISM 指數衡量)確實不夠強勁。
而經濟不強勁的原因,是因為美國政府暫時還不需要向市場注入大量資金(流動性)。為什麼暫時不用?因為在新冠疫情期間,美國利用零利率的機會,將大量即將到期的國債(約10兆美元)延長了期限。
本來可能今年就該要到期的債務,被推遲到未來12個月甚至更久(2026年)才需要處理。(也就是說,原本該注入市場的資金被延遲了。這也是市場漲幅無力的根本原因。)
不過,雖然現在平淡,但一些前瞻性指標(例如金融狀況指數,Financial Condition Index)已經發出信號,預示著大約3個月後,情況就會好轉。
金融指標的好轉,會領先並帶動實體經濟(ISM 指數)的復甦。
而一旦經濟復甦、資金到位,最終結果就是所有資產價格上漲📈。所以,NDX目前有點貴是正常的,因為它通常是領先指數。
而比特幣(BTC)通常也在週期的這個階段,開始脫鉤式上漲(decouples to the upside),而漲幅會遠超其他資產。
科技股是泡沫?但它和全球流動性的相關性高達96%(比特幣也有90%)。這證明了,驅動它們上漲的不是泡沫,而是全球資金的潮汐。
全球流動性(Global Liquidity) 是當今市場上最、最、最重要的宏觀因素。這個流動性的源頭是什麼?是「人口結構」(Demographics)。老齡化社會導致政府支出增加,從而推高了政府債務(Debt)(逆經濟指標)。
政府如何解決債務?最快的是透過印鈔來讓貨幣貶值(Debasement),而印鈔就創造了流動性(Liquidity)。
但這不僅是美國的遊戲,而是全球性的的!
不要只盯著美國聯準會(Fed)看。就算美國在升息、縮表(QT),全球其他主要國家(例如2017年的中國和英國)也可能在放水。
你必須看的是「全球流動性總和」。這才是真正的遊戲規則,這就是法定貨幣體系的宿命——持續貶值。
而現在美國的利率太高,經濟快撐不住了,美國政府真的急需流動性來救命。
所以,再次強調,這一輪牛市之所以感覺「平淡乏力」,就是因為那筆巨額債務的處理時間被推遲了。本來應該是2025年發生的事,因為疫情期間的零利率政策,被延後了一年。
下圖是Pal的理論模型,是基於美國商業週期(經濟好壞的循環)都遵循著一個非常規律的、可預測的四年週期模式。由於疫情造成了明顯延遲。
最後,雖然 “這次不一樣” 在投資中是一個危險的說法。但 Pal 認為,這次的根本邏輯沒變——債務週期驅動市場。只是因爲疫情推遲了放水時間,才顯得和過往不同。因此,目前不是牛市的結束,而是一次「延遲」。隨著時間推移,流動性終將回歸,並推動資產價格(特別是科技股和比特幣)迎來更猛烈的上漲。
在風險管理方面,儘管他非常看好後市,但仍建議在市場強勁上漲至新高時賣出部分獲利。最後他總結:「好戲還在後頭,現在沒有泡沫。」(To me, it's all to play for. There are no bubbles.)
無論你是否同意他的理論,這都是一個值得參考的觀點,希望能為你提供一個看待市場的宏觀視角。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