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新公司的第二週,放假回來,大家好像都準時回到崗位,沒有人請假偷懶,整個部門依然維持著「大家都很忙,我很閒」的氛圍。主管依舊是一整個下午都泡在會議裡,只交代我先自己練習調整排程,目標是讓每天的產能利用率平均化。
我邊練習邊想著:「今天是不是又要這樣虛度過去了?」直到快四點的時候,一封 mail 改變了打破了這寧靜。內容是要我確認工單狀況、版本數量,還要列印料單,一口氣十幾個工單和機型塞滿螢幕,看得我腦袋一陣抽痛。
雖然說已經是第二週,但老實說,多虧大家「慢慢來」的節奏,我到現在都還沒有真正完整操作過一次。帶我的同事更是讓我頭大,他不會講解背景,只會像「SOP 錄影帶」一樣說:「點這裡、點這裡、再點這裡。」結果我常常點到一半發現漏掉步驟卡住,或者壓根不理解這個動作是為了什麼,邏輯斷掉,整個統整不出來。
更讓人覺得煩躁的是,他還會在旁邊丟風涼話:「這個你趕快弄一弄喔,他們要備料。」我忍不住跟他說:「我有點緊張。」結果他只淡淡回一句:「不用緊張,這以後本來就是你的工作。」我心想:我當然知道是我的工作啊!但你教成這樣,你自己心裡沒底嗎?
於是我就從第一筆開始一路碰壁。明明有些版本看起來不一樣,我卻不知道到底能不能繼續做;有些照教科書流程走的,卻在報表列印時卡住,印出來整個怪怪的。幾乎是有點崩潰地跑去跟主管說:「我真的不太會弄,因為一次完整的實際操作我都沒做過。」主管看了看交期,反倒很淡定地說:「沒關係,這個可以明天再弄。」
雖然主管這麼講,但我也不想變成一個只會抱怨、不做事的人。於是我硬著頭皮繼續處理能做的部分,碰到列印報表那種真的沒辦法的地方,就趁主管有空的時候問一下,總算是拼湊出一點成果。等我抬頭一看,已經快六點了。
另一位同事看到我還在位置上,走過來關心:「還好嗎?」我很誠實地回答:「很不好,我還在努力。」結果他也攤手說這段他幫不上忙,因為這些工作原本就是拆成好幾個人做的,每個人只熟自己那一段,他即使想幫也救不了我。
就這樣,一整個下午被各種工單和版本搞得焦頭爛額,明明才第二週,就已經有點進入撞牆期。或許能做的,就是盡量抓緊主管有空的時間問他,累積一點一點的理解。雖然挫折感滿滿,但至少今天有真正動手「卡關」過,這可能比第一週那種閒到發慌還要來得實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