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帶著P小姐熟悉現場流程,難免被師傅或廠商問起:「怎麼會要離職?」一開始我其實打算都不說,反正剩沒幾天,交接做好就好。但現實是,我跟太多人都混得太熟了,只要遇到單獨講話的空間,不管是接內線電話,還是去現場催貨,我總會忍不住把原因說出口。
大家一開始聽到我確定要走,都是一副驚訝的表情,因為我完全沒有表現出我想離開的樣子,但驚訝過後他們也都能理解。有些人拍拍我肩膀,說年輕就是本錢,趁現在出去闖一闖總比拖到身心俱疲還好;也有人苦笑著感嘆,會做事的人往往留不住,最後留下來的多半是一些「能混就混」的人,聽在心裡難免酸酸的,但也覺得,至少有人看得見自己這幾年的付出。
下班前,駐紮在我們樓上的配合廠商老闆剛好下來,隨口交代我們下週一二他休假,不要沒事就吵他。我順口也提到自己只做到9/20,他也愣了一下,接著和我們幾個生管聊起公司的狀況。話題自然轉到那位最常被我抱怨的W先生。其實我也很坦白地說,雖然他真的很煩,催單催到讓人抓狂,但站在他的立場上,他必須不斷接單才有辦法養活整間公司,催得緊也算是他的責任,我自己其實也明白,很多事情並不是單純的「誰對誰錯」,只是角色不同、壓力不同,最後才變成針鋒相對。
我承認自己有一部分是因為受不了這些壓力才選擇離開,但更大的原因,還是因為長期累積下來的龐大工作量。每天像打仗一樣,事情接二連三,永遠追不上進度,我知道自己有能力把事情做好,但這樣的環境和節奏,並不是我想要過一輩子的生活。
說出口的時候,心裡還是會有點不安,畢竟人走茶涼的感覺多少會浮現。但也因為這些交心的片刻,讓我覺得離開並不是一種背叛,而是誠實地面對自己未來想要的樣子。這些日子裡,不管是現場師傅、廠商,還是和我並肩工作的同事們,給我的每一句理解與祝福,對我來說都像是默默的鼓勵。
我想,或許這就是離職倒數時最微妙的心境吧──一邊感受到自己的離開帶來的震動,一邊又感受到周圍人真心的體諒。矛盾、複雜,但同時也很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