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剛跟廠長提離職也獲准簽核後我開始回想我的這四年,也想跟大家聊聊為什麼我想離職,昨天寫了一篇關於長時間工時的文章,今天這一篇想跟大家聊聊「現實」。
當初進這間公司,我原本是以廠助的名義入職的。結果才上班第三天,就被安排開始學生管,沒有詢問我要不要,也沒有給我選擇。這樣的職務調動理論上是可以拒絕的,但當時我心裡想著:「我不可能一輩子都做行政職。」不是看不起行政,而是我很清楚行政的薪水,恐怕無法支撐我之後的人生計劃。於是我把這當作一個突破口,想著既然機會來了,就趁機學點新技能。
就這樣,我誤打誤撞成了一名生管,一做就是四年。記得剛滿三個月時,我的薪水就先調了一千,算是公司少數的特例,應該是當時帶我的前輩幫忙提的。那時候我心裡很踏實,覺得自己努力有被看見,勞動成果和薪水是有正相關的,雖然工作很雜,每個小老闆和客戶都很煩,甚至每天幾乎都要加班,但我就想著能累積年資、又能學到東西,至少將來要換工作,也能多一份談條件的籌碼,也不至於到吃虧。
只是隨著時間過去,我的心境漸漸改變,當初覺得「學到技能就值得」的想法,開始敵不過現實的壓力。工時肉眼所見的變得越來越長,事情也越來越繁雜,而薪水卻沒有持續成長到能支撐房貸和未來計畫的程度。去年買房後,每個月要固定繳貸款,現在還只是寬限期只繳利息,但明年下半年度就要連本帶利了,光是想著還有結婚、生小孩的開銷,就讓我覺得焦慮。
我開始意識到「錢的重要性」,以前說這句話是當名言常道,現在卻能深刻體會,計較錢的多寡並不是因為我貪心,而是因為它最直接影響我的生活品質和未來選擇。付出這麼多時間與精力,如果換來的回報不相襯,那份「努力」就會逐漸變成壓力,這幾年我累積了經驗和能力,但薪水卻還停留在維持房貸利息和基本生活開銷的程度,未來我該怎麼想、怎麼選擇?
而,即便提出了辭呈,現在回頭看,我還是很感謝當初那個選擇「願意從行政跨到生管」的自己,讓我多了一份專業背景,才有更大的底氣可以「做選擇」。但現在,我卻也不得不面對現實:當公司讓我寒了心、當工時拉長到幾乎掏空生活、當薪水不足以支撐未來,我就知道該是時候重新思考了。
「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俗話是有道理的,錢或許不是一切,但它卻是讓我能安心生活、敢規劃未來的重要基礎。也正因如此,我才決定離開,去尋找一份讓努力與回報更能相符的工作,這樣才對得起努力生活和工作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