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是我們公司為數不多的福利──訂飲料日。雖然只是杯飲料,但對大家來說,是種能短暫喘口氣的小確幸。通常這個任務由廠助負責,她會先幫忙統計有沒有特別要無糖的,剩下的就直接幫現場配一些很甜、料多的飲品,通常珍珠奶茶就榜上有名。現場師傅們大多是外籍,他們的口味都比較偏甜、喜歡喝一些有料的,所以不用特別花心思挑,反而是我們這些「無糖派」就會特別跑去登記,怕小確幸變小災難。
今天的流程一如往常,直到飲料送來、在核對明細時,我才發現了一個細節──P 小姐沒有幫自己訂,這件事看似小事,但在她昨天才突然提出要離職的前提下,這舉動就變得耐人尋味,感覺就像是她早已打算好不留下來,乾脆連飲料都不點了。
說不失落是騙人的。
她是我從零開始一路教上來的,從廠助到現在要接我的客戶,雖然是有一點被迫的,但這段時間我幾乎是用「拆細到不能再細」的方式帶她,因為他不能像我們其他生管一樣提早半小時來公司先繞場準備,所以每天一早我都會提醒她今天要注意誰的訂單、要催什麼料,甚至陪著她一起跑現場,避免她單打獨鬥;連 H 小姐都跟我說過,她聽到我講得很仔細,而且不只一次,是真心希望她能接得上手的那種超仔細。可是現在回過頭來,今天在跑現場的時候卻聽到一位師傅跟我說,她昨天來催貨時有透露出「她撐不住全部客戶都移交給她」那種怨感,但我聽起來卻覺得有點心涼。
我承認,剛接我的客戶前兩天她確實會手足無措,但我沒有放著不管,而是一步步帶著她,一邊觀察、一邊在旁邊提醒。雖然偶爾還是會出錯,但能看得出來是有進步的,就在我以為「也許真的有希望」的時候,她卻選擇了抽身。
或許她真的有難言之隱──要照顧婆婆,這樣的理由也並非不能理解。但我心裡始終還是會冒出那個疑問:如果真的是負荷不來,為什麼不說?我也不是那種聽到對方有困難還放她自生自滅的人,為什麼要等到接手交接到一半,才突然說承受不了,也不是跟我本人說,而是透漏給現場的人知道,這讓我難免覺得,這麼認真交接的自己很可笑。
這種情緒很像做了一場博弈,而我卻滿盤皆輸。我想到曾經自己從廠長的「沒有很喜歡」中留下了她,想到她在我休假時特別打電話給我、感謝我給她機會留下她,結果最後她不但沒有回應起我的信任,還留下了一個我好像「甩鍋給她、不負責任」的差評印象給同事們。
我想這就是所謂的「被辜負感」吧。
那杯缺席的飲料,就像最後一根針,提醒我這場投入到一半的心意,最終還是落了空。
不過想歸想,離職的理由是什麼其實也不重要了,事實就是她畢業了,我能做的,大概就是調整心態──如果在我離職前公司還有新人進來,我會再更謹慎一點,把每一步都交代清清楚楚,至少我問心無愧,其他人怎麼看待也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