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結算層的誕生

## 前言:數字美元的崛起之路

2025年10月,全球穩定幣市場站上了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總市值突破3,000億美元,年交易量達到驚人的46兆美元。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根據知名風險投資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a16z)最新發布的《[2025年加密貨幣現狀報告](https://a16zcrypto.com/posts/article/state-of-crypto-report-2025/)》,穩定幣的年交易量已接近Visa處理量的三倍。即使經過機器人和人為膨脹活動調整後,仍達到9兆美元,是PayPal年度交易量的五倍以上。

從最初作為加密貨幣交易的輔助工具,到如今成為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的核心組件,穩定幣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身份轉變。這不僅僅是數字的增長,更代表著全球支付體系的根本性變革。

## 市場格局:雙寡頭主導下的多元化競爭

### 市場主導者的穩固地位

截至2025年10月,全球穩定幣市場呈現明顯的寡頭競爭格局。Tether(USDT) 以1,766億美元的流通供應量穩居榜首,市占率達58.62%,24小時交易量超過52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 USDC 雖然流通供應量(746億美元),僅為USDT的42%,但其24小時交易量卻高達1,336億美元,交易筆數更達到1,308萬筆,顯示出更活躍的鏈上使用率。

這兩大巨頭合計佔據全球穩定幣市場 87% 的份額,形成了穩定的雙寡頭格局。然而,穩定幣的市場發展仍然非常流動,目前尚無定論。


### 新興力量的快速崛起

Ethena USDe 作為演算法穩定幣的代表,在 2025 年 8 月中旬經歷了 75% 的爆發式增長,總流通量達到 93 億美元。雖然之後略有回調,但目前已突破 106 億美元。這種增長速度反映出市場對創新型穩定幣機制的強烈需求。

更值得關注的是政治力量的介入。川普家族支持的USD1穩定幣由美國國債和現金等價物完全支持,在聯準會演講後短時間內鑄造了超過2億美元,一度成為第六大穩定幣。

此外,北達科他州政府支持的"Roughrider Coin"預計將於2026年推出。這是美國首個州政府背書的穩定幣項目。

這些數據顯示,穩定幣市場正從加密原生項目,轉向獲得傳統金融機構和政府背書的合規化發展。

## 監管突破:從灰色地帶到陽光之下

### 美國GENIUS法案:劃時代的監管框架

2025年7月18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了《引導和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GENIUS Act),**首次建立了聯邦層級的穩定幣監管制度**。這部法案的通過經歷了漫長的立法過程:2025年初在參議院提出,6月17日以68:30的兩黨支持票數在參議院通過,7月17日以308:122在眾議院通過。

GENIUS法案的核心條款包括:

**儲備要求**:發行商須持有 1:1 的許可儲備資產,包括美元現金、美國國債、隔夜回購協議和央行儲備等低風險資產。

**監管分級**:流通量低於 100 億美元的非銀行發行商可選擇州級監管,但須與聯邦框架「實質相似」;超過 100 億美元則必須接受聯邦監管。

**透明度要求**:發行商須每月披露儲備組成,由註冊會計師事務所審查,CEO 和 CFO 需對披露準確性進行認證。流通量超過 500 億美元的發行商須提交年度審計財務報表。

**反洗錢義務**:所有發行商須遵守《銀行保密法》,實施有效的反洗錢和制裁合規計劃,包括風險評估、制裁名單驗證和客戶身份識別。

**技術能力要求**:所有發行商須具備在法律要求時扣押、凍結或銷毀穩定幣的技術能力,並須遵守合法命令。

這一法案的意義不僅在於填補監管空白,更在於將穩定幣明確排除在證券、商品和投資公司的監管範疇之外,為其作為獨立支付工具奠定法律基礎。

### 全球監管協同加速

美國並非孤軍奮戰。歐盟的《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MiCA)於2024年12月生效,將穩定幣分為電子貨幣代幣(EMT)和資產參考代幣(ART)進行分類監管。香港於2025年5月通過《穩定幣條例》,要求所有與港幣掛鉤的穩定幣發行商必須獲得香港金融管理局許可,[截至10月已收到36份申請](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8%B2%A1%E7%B6%93-%E9%87%91%E7%AE%A1%E5%B1%80-%E6%94%B6%E5%88%B036%E5%AE%B6%E6%A9%9F%E6%A7%8B%E7%94%B3%E8%AB%8B%E7%A9%A9%E5%AE%9A%E5%B9%A3%E7%89%8C%E7%85%A7-%E7%88%AD%E5%8F%96%E6%98%8E%E5%B9%B4%E5%88%9D%E5%85%AC%E5%B8%83%E9%A6%96%E6%89%B9%E5%90%8D%E5%96%AE-014626244.html)。韓國也在推進穩定幣監管和許可制度。

這種全球監管框架的趨同,為穩定幣的跨境流通和互操作性創造了有利條件。

## 機構入場:從觀望到擁抱

### 傳統銀行業的集體轉向

2025年10月10日,一個[金融界的大消息](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finance/major-banks-explore-issuing-stablecoins-pegged-g7-currencies-2025-10-10/):十家全球頂級銀行——包括美國銀行、高盛、德意志銀行、瑞銀、花旗銀行、巴克萊、三菱日聯金融集團、道明銀行、桑坦德銀行和法國巴黎銀行——宣布將共同探索發行與G7貨幣掛鉤的聯合穩定幣。

這些銀行在聯合聲明中表示,該項目旨在“探索是否能夠創造一個新的行業級產品,帶來數字資產的優勢並增強市場競爭,同時確保完全符合監管要求和最佳風險管理實踐。”該項目雖處於早期階段,但代表著傳統金融機構對穩定幣態度的根本性轉變。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歐洲銀行業的第二次集體行動。一個月前,由荷蘭國際集團(ING)和意大利聯合信貸銀行(UniCredit)領導的九家歐洲銀行聯盟宣布,將推出受MiCA監管的歐元穩定幣,並預計於2026年中推出。

### 金融科技巨頭的深度整合

支付巨頭們也在加速佈局,以下是進度亮點:

**Visa和Mastercard**正在將穩定幣整合到其支付網路中,測試跨境即時結算能力。

**Stripe**計劃透過新平台讓企業能夠發行自己的穩定幣,將穩定幣能力民主化。

**PayPal**正在擴展其PYUSD穩定幣對多個區塊鏈的支援,已經上線Arbitrum等Layer 2網路,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Ripple**正在將其美元穩定幣擴展到非洲市場,瞄準跨境匯款的巨大需求。

**Google**正在測試AI代理的穩定幣支付功能,並與Coinbase合作在AI應用程式中啟用穩定幣支付,這可能開啟AI與Web3融合的新時代。

### 傳統金融基礎設施的區塊鏈化

德意志交易所與 Circle 的合作推動了歐元和 USDC 在歐洲的採用,顯示證券交易所已認可穩定幣作為結算工具。更值得關注的是,全球銀行間金融電信協會(SWIFT)已開始在以太坊的L2網路,Linea,上測試類似穩定幣的結算功能,參與測試的機構包括法國巴黎銀行、紐約梅隆銀行等十多家全球銀行。

這些動向表明,穩定幣不再是傳統金融的對手,而是正在成為其升級換代的關鍵工具。

## 使用場景的質變:從交易媒介到價值網絡

### 交易主導地位的確立

2025年10月6日,穩定幣的24小時交易量達到 1,460 億美元——是同期比特幣交易量 (638億美元)的兩倍多,凸顯其在加密市場的核心地位。

更重要的是,在a16z的報告指出,2025年9月單月調整後的穩定幣交易量達到創紀錄的1.25兆美元。這一數字與更廣泛的加密交易量基本脫鉤,表明穩定幣正被用於實質性的經濟活動,而非僅僅是投機性的交易行為。

### 跨境支付的革命性改變

在發展中國家,穩定幣的採用速度尤其驚人。a16z報告指出,鏈上活動增長最快的地區正是這些發展中國家。原因很簡單:傳統跨境匯款需要3–5個工作日,手續費高達5–10%;而使用穩定幣,轉帳可在1秒內完成,成本不到1美分。

渣打銀行警告稱,到2028年,穩定幣的採用可能從新興市場銀行吸走超過1兆美元的存款——因為高通脹經濟體的用戶越來越多地將Tether的USDT等代幣視為事實上的美元銀行帳戶。

### 實體資產代幣化的結算媒介

此外,實體資產(RWA)代幣化的興起——當前加密領域的熱門話題之一——也加速了穩定幣的使用。房地產、債券、藝術品等傳統資產正被帶到區塊鏈上,而穩定幣正是這些交易的主要結算媒介。這種應用場景將穩定幣的使用範圍從純數字世界擴展到實體經濟。

根據a16z的數據,穩定幣目前佔流通美元超過1%,以代幣化資產的形式存在於公共區塊鏈上。更驚人的是,穩定幣發行商集體持有超過1,5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成為美國政府債務的第17大持有者——排名超過許多主權國家,較去年的第20位上升了三位。

## 宏觀經濟影響:塑美元霸權

### 強化美元的全球地位

超過99%的穩定幣都以美元計價。這種現象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強化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正如a16z報告所指出,穩定幣正在「加強美元主導地位」——特別是在外國央行三十年來首次減少美國政府債務持有量並增加黃金儲備的背景下。

GENIUS法案明確要求穩定幣發行商以美國國債和美元支持其資產。這將產生對美國債務的持續需求,進一步鞏固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

### 對傳統銀行業的挑戰

然而,這種轉變也帶來深刻的挑戰。Stripe執行長Patrick Collison指出,穩定幣將不可避免地迫使銀行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存款利率。目前美國儲蓄帳戶的平均利率僅為0.40%,銀行卻通過將儲備金存放在聯邦儲備銀行每年賺取1,760億美元。

英國監管機構最初提議對零售客戶設置1萬至2萬英鎊的持有上限,以減緩潛在的存款外流。但最近的報導證實,英格蘭銀行正準備為加密交易所等需要大量穩定幣進行流動性和結算的公司提供豁免。

## 風險與挑戰:成長中的陣痛

### 穩定性的神話

儘管名為「穩定幣」,但一些專家認為與美元100%掛鉤(1:1 兌美元)的信念會導致市場誤解。尤其近期的大清算事件造成了多起穩定幣脫鉤(其中USDe在幣安更是一度下跌到 0.65:1 美元),暴露了支持機制的脆弱性。類似事件也提醒市場參與者:在極端市場壓力下,即使是最大的穩定幣也可能面臨贖回壓力。

### 監管的碎片化風險

雖然各國都在推進穩定幣監管,但標準不統一可能導致監管套利和市場碎片化。G7銀行聯盟的穩定幣項目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如何協調不同國家的監管框架,確保市場信任和互操作性。

### 系統性風險的累積

當穩定幣成為全球支付基礎設施的核心部分時,它們的失敗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歐洲央行行長[Christine Lagarde在2025年6月警告](https://www.bis.org/review/r250624a.htm),私人發行的穩定幣可能對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構成威脅。

## 技術基礎設施的突破

穩定幣生態系統的爆發式增長,得益於區塊鏈基礎設施的重大進步。根據a16z報告,區塊鏈網路現在每秒可處理超過3,400筆交易——比五年前增長了100多倍。這種吞吐量的提升,使穩定幣能夠處理接近美國自動清算所(ACH)系統規模的交易量。

截至2025年9月,以太坊和波場(Tron)區塊鏈仍是主要結算通道,處理了64%的調整後交易量,單月達7,720億美元。新的Layer 2解決方案和替代鏈正快速崛起,提供更低費用和更快確認時間。

## 展望未來:從3,000億到3兆美元

a16z 在報告中還預測,到 2030 年,穩定幣市場可能增長十倍(超過 3 兆美元。)花旗銀行也做出類似的樂觀預測,預計將達到 4 兆美元。這種增長將由以下因素驅動:

**監管清晰度的提升:**GENIUS 法案等監管框架的建立,消除了機構參與者的法律不確定性。

**傳統金融機構的深度整合:**從 Visa 到 Goldman Sachs,主流金融機構正將穩定幣整合到核心業務中。

**新興市場的採用:**在高通脹和銀行服務不足的地區,穩定幣提供了可靠的價值儲存和支付手段。

**Web3 生態系統的擴展:**從 DeFi 到 NFT、再到遊戲和社交網路,穩定幣正成為整個數字經濟的基礎貨幣。

**AI 與區塊鏈的融合:**Google 等科技巨頭正探索 AI 代理使用穩定幣進行自主交易,這可能開啟全新的應用場景。

Bloomberg Intelligence 的預測更加大膽——到 2030 年,穩定幣技術可能處理超過 50 兆美元的年度支付。

## 結語:新金融基礎設施的誕生

從2025年的市場數據來看,穩定幣已經不再是加密市場的"工具人",而是正在成為不可或缺的全球互聯網結算層。它們提供了傳統金融系統難以企及的速度、成本和可及性,同時又通過監管框架獲得了合法性和信任。

根據a16z報告,每月活躍加密用戶數量目前介於4,000萬至7,000萬之間,較去年增加約1,000萬。隨著穩定幣從投機工具轉變為真正的支付基礎設施,這個數字將持續增長。

正如報告中所宣稱的:"這是世界上鏈的一年(This is the year the world came onchain)"。穩定幣的崛起是這一轉變最明顯的標誌。它們不僅連接了傳統貨幣和區塊鏈網路,而且第一次開始與塑造現代金融時代的支付巨頭競爭。

然而,這條路並非沒有挑戰。監管的協調、技術的成熟、風險的管理,都需要時間和智慧。但有一點是確定的:穩定幣已經從加密貨幣的邊緣走到了全球金融體系的中心,它們正在重新定義"數字美元"的含義,並為未來幾十年的全球支付體系奠定基礎。

在這個過程中,誰能把握住機遇,誰就能在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中佔據有利位置。無論是發行商、監管機構、還是普通用戶,都需要認真對待這場正在發生的革命。穩定幣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279.5K

創作者的其他作品

10月11日2025,史詩級大跌的一天!

黃金漲勢不可擋?!思考:加速回報定律下的財富保衛戰——從黃金到比特幣

比特幣價格分析 #BTC

【熊市陷阱?】BTC真的還會繼續下跌嗎?短期持有者數據揭秘!|鏈上數據深度解析 #btc

隨機推薦作品

【紀錄】銀虎生日慶祝

[台中]<住-Hotel> 阿斗伯冷凍芋 芋頭控必吃深夜美食

【紀錄】線下生日應援

【生活瑣事】通勤中的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