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始政府增設不少假別,連 9/28 教師節也放假了,導致 9 月、10 月的連假多到像過年。9/28 教師節放三天,上了四天班之後緊接著又是中秋三天連假,再來休三天又遇上雙十三天連假,接著 10/25 光復節也放假,前面星期五還補假,又是一個三天小連假,整個 10 月都在放假,感覺還沒開工就又在倒數下一個連假。
在我離職前,其實也曾認真思考「離職日」到底該怎麼設。有些同事會建議:「幹嘛不等 9/28 放假完再離職?這樣多放三天又可以領一整個月薪水。」或是「等中秋節過完再走啊!還可以領中秋禮金。」這些理由聽起來都很有道理,畢竟大家換工作時都希望「效益最大化」,連假、禮金、薪水都不浪費。
但那時候我其實已經決定好:要無縫接軌新公司上班。因為不管怎樣,我的薪水都不會斷,只是新舊兩間公司分別發而已。再加上我希望能在舊公司最後的日子收得乾淨俐落,不用再為下一個連假去計較,早點走就能早點迎接新的生活節奏。
還有一個關鍵原因——我在面試當天就知道,新公司的生管同事隔一周就要離職了。他的工作量其實已經在被分攤給其他人,我自己在舊公司也深刻體會過那種「同事離職、工作瞬間倍增」的痛苦,所以會希望自己早點進去,多少能幫新公司分擔壓力,也讓自己有比較充裕的時間適應。
只不過,現實往往沒有劇本順利。到職一周後,主管反而因為怕我壓力太大,沒有立刻安排太多工作給我,也沒真正開始教我系統,結果我自己反而有點「無用感」,好像還是沒什麼實質作用,有時候也會想,如果當初真多放幾個連假再來上班,感覺現在也差不多嘛!
不過,回頭想想,這樣的選擇其實還是有好處。至少我不用一邊休假一邊擔心新公司的狀況,可以全心全意投入新環境,慢慢觀察、慢慢熟悉。對剛進公司的人來說,有時候「先站穩」比「馬上上手」更重要。不管是想多領幾天薪水,還是想早點進入新環境?我想都沒有對錯,當自己知道為什麼做這個決定時,哪怕過程有點「空窗」或「尷尬」,心裡還是踏實的。